2012年10月26日

優秀的人種


不是歷史上自稱優秀的亞利安人或日耳曼民族,而是一種叫白目的人種。


先說個故事。

ABC三人是同事,因為上下班順路的關係,C都會開車載A跟B,A不是很重要姑且不提(但確有其人)。至於B,常常想早點下班就會問C「這很急嗎?可不可以帶回家做?」,C要下班了但是B要加班就會說「蛤,可是我今天可能要作一下事情…妳可以等我一下嗎,大概到九點^^」之類的。
然後B是個下班後生活豐富的人,所以常常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去其他地方,至於怎麼去呢?
B常常會跟C說「可以順路載我去公館嗎?^^」,「今天跟朋友約在西門町,可以稍微繞過去放我下車嗎?^^」之類的。C為什麼都同意載她去,其實只是不好意思拒絕而已,總之B是一般人說的白目,C是不懂拒絕又死腦筋的衰人,A是被連累的衰人。

但重點是,B這類型的人往往是獲得利益的人。



或許大多數人對於白目只會覺得有點討厭,但卻沒有注意到,只注重自己的事情並且不在意他人想法的人,通常會是實際上的獲益者。在意他人眼光或是修養或是禮貌的人,通常吃虧吃到死,嗯對,基本上吃到死無誤。因為這種人會覺得自己才是有修養有品德並且以發揮公德為樂,因包容他人而滿足。然後就死了。


受到一些自以為是的教育文明文化約束的人們,漸漸懂的溫良恭儉讓的狗屁美德,社會告訴你這叫品行、修養,這叫成熟、社會化,然後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差,還是無誤。



米國人夠白目吧,沒錢就印鈔票,別人也不能拿他們怎麼樣。
銀行家夠白目吧,數字遊戲玩到自己都不知道數字大到哪裡去,國家還怕他們倒。
上述的B夠白目吧,也不管A跟C的時間,只顧自己爽就麻煩別人。

但他們就是強,就是富,就是過的爽,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個人認為,白目是較為優秀的人種。

白目是自由的,可以不管他人眼光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白目是愉快的,不會因為在意他人而感到不舒服不自在。
白目是有利的,只要說出自己想要的就可以獲得更多利益。


順從自己的想法,然後無視其他人,自己獲益並且讓有修養、懂禮貌、能包容、想太多的人他媽的落敗,或許這才符合人類優秀的本能吧。


成為白目吧,然後你的人生就會一路順遂。



=
大家加油!!!



2012年10月13日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其實不是要講這個 (你煩



蠻久以前跟朋友聊過,你覺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之類的話題。
記得是朋友先問的,我的回答是「快樂」,朋友重視的是「自己」。


其實兩個答案都還蠻自我中心的 XD


朋友的說法像是,重視自我的存在,對自己好一點,也要記得讓自己時時進步。因為其他人對自己再好也是外在的,只有自己對自己好對自己負責才是真的屬於自己的。 (好拗口)

我的說法則是,人追求快樂是本能吧,活著本來就要過的快樂一點,「快樂」這個觀念建立在很多層面上,比方說自由、富足、趣味、穩定、成就、刺激、自在、舒適、享受、安全感、受人喜愛...etc真的超多etc,但既然這麼多層面,其實也是端看自己需要的是哪個部分,需要的部分可以獲得滿足的時候,自然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自認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對自己的掌握一直都還蠻好的,也一直是個希望自己和身邊的人都快樂的人,甚至會為了這想法而付出很多。畢竟不管是自己還是快樂都很重要。嚴格說起來我也是個很自我中心的人吧。
不過最近可能比較緊繃一點,不知所措一點,沒自信一點,價值觀受到了影響一點,但也已經一段時間了,有點想找回一些習慣而且一直支持著自己的處世方式。


不知為何今天忽然想起了之前跟朋友聊到的這件事,很快速地下結論的話,
希望能夠做自己,並且過得很快樂吧。



=
當然也如每年生日願望一樣,希望自己和身邊所有人都能過得健康快樂。



2012年10月5日

機機機機會成本

應該是個大家都懂的概念。

為了某個目標而捨棄其他事物,被捨棄的部分就是所謂的機會成本。
為了獲得A,被犧牲的可能有B, C, D...etc,此時機會成本為最高價值的那個項目。
放棄B公司C公司的offer,選擇A公司,B, C其中價值較高的就是所謂的機會成本。


這樣的選擇一定有所犧牲,所以往往會經過猶豫與衡量,當然也會希望目標是值得自己犧牲掉機會成本的,至於獲得了目標之後怎麼樣又是一回事。


犧牲的越大會希望獲得的事物越值得吧。
不過有些事物的價值是慢慢顯現,慢慢感受到的,也許就別心急了。

=
機機機機會成本...

2012年10月2日

童趣、幻想、與浪漫~艾蜜莉的異想世界觀後心得~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是部2001年的片子,當初因為他的宣傳海報看起來有點詭異所以沒有很想看...對就是上面那張。



...現在想想沒看真是做對了  XD

因為如果在那個感受力還不夠的年紀看的話,想必不會像現在如此動容。




長大以後會想看這部作品的原因之一,其實和海上鋼琴師一樣,是先聽了艾蜜莉的OST之後,被楊提爾森的音樂震撼到,就相當喜歡。(好啦其實海上鋼琴師是後來才知道一直在聽的專輯是原聲帶...)
其實一般而言電影原聲帶不算是個人會喜歡拿來Loop的一種音樂類型,因為很多情境背景音樂。但艾蜜莉的OST不會,盡是一些色彩繽紛如夏日午後的音樂,主要以手風琴貫串全片加上一些鋼琴曲和少數人聲,曲調和編曲都富涵濃烈的童心和幻想色彩,又帶有一絲絲復古、一絲絲憂愁。是適合加班Loop的好音樂。


呃,對,這音樂類型完全就是我的菜  XD


這首是個人最喜歡的一首,不是主題的手風琴,而是鋼琴 (理所當然XD)

Comptine D'un Autre été _ L'apres-midi


順便一提這首音樂出來的時候主角艾蜜莉剛好在打水漂,順便一提的原因是個人超愛打水漂的..."炸"



劇情很不錯。艾蜜莉因為被誤判有心臟病且生長在封閉家庭所以一直到長大成人都沒與外人接觸過,所以保有比他人更多的童心及想像力。長大後就是一個有能力把小孩子有趣的想法實現的大人,而她種種行為確實都可以看得出來是小孩子一般的動機。有趣、害羞、報復、疑惑、善良、好感、傲嬌(!?)。比方說惡整刻薄的雜貨店老闆,幫助店裡客人和店員的感情,將找到的時光膠囊送還給已經當阿公的當事人。這些事件構築的面像都是童心。以此貫穿全劇,讓人一開始看就不斷好奇艾蜜莉下一步會做什麼,相當厲害。


除了音樂神劇情棒跟奧戴莉朵杜超正以外,這部片令人想提的便是她的色調。雖然個人不懂攝影,更不用說懂製片 XD
但整部片皆大量使用偏黃綠的色調 ,不時穿插一些鮮豔的紅色等。給人的感覺有機、明明是(近)現代卻又帶有復古憂愁、而鮮豔的部分又有濃濃的幻想與童心趣味。加上許多片段如故事書般的分鏡,讓本片光是畫面本身就相當有藝術價值。


提了音樂、劇情、奧戴莉朵杜超正、色調、運鏡之後,這部片不得不提一下的就是戲份安排。基本上她不是一部群像電影,因為他片名叫「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所以她不是群像電影。就像「復仇者聯盟」不會叫「東尼炫富日記」或是「隊長當自強」一樣,因為他是群像電影。

好雖然艾蜜莉不是群像電影,但是這部片對各配角的安排都很用心,不但出場時會安排旁白用無關緊要的事稍微介紹每個配角,而且每個配角都極富特色,所以看完這部片,你可以感覺到主線確實是依附在艾蜜莉身上,因為她太正太亮太搶眼。但是你對每個配角也都相當有印象,艾蜜莉的爸爸、刻薄的雜貨店老闆、善良但傻傻的店員、與艾蜜莉聊天的畫家、鄰居太太、收到時光膠囊的阿公、監視狂客人、毛病一堆的店員、很social的店員、看起來是老江湖的老闆娘、顯然比較帥又很怪的男主角、甚至僅出場兩次的男主角同事、僅出場一次的快照機維修員都令人相當有印象。

其他不講了 XD

總之這部分也是看完覺得很難得的地方。



有點不要臉但想講一下,本片的劇情理念其實跟個人的「認真做無聊事情」宗旨蠻像的 XD
也許當你不再做一般人認為無聊的 事情時,心中的少年(or小孩子,anyway)可能就會漸漸消失了。搞笑也是一樣吧,生活中沒有樂趣也不想自己製造樂趣,那很有可能越來越無趣。


嗯...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浪漫吧 XD

因為一些事情,這部分最近還是要恢復點。




最後,對於這部片還是覺得,謝謝妳那有點恐怖的海報不然我小時候(?)草草看完大概也不知道看了什麼吧 XD

補個其實奧戴莉朵杜(艾蜜莉)真的超正。









=
然後其實我還蠻想看看「東尼炫富日記」跟「隊長當自強」的....."炸"









2012年10月1日

聊天,話題,句點王(!?)

前言:標題沒有針對任何人的意思(!?)



個人是個喜歡與人聊天的人,一直以來也算是個還蠻好聊的人,根據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人力資源管理專題論文之「溝通能力評鑑模式的建立」所言,良好的溝通能力可有幾項構面:

1.內容之可信度
2.傾聽並回應
3.同理心
4.社交表達能力及環境氣氛
5.溝通之適當度


翻譯成年輕(?)一點的詞兒,就是:

1.這個人講了這些話值不值得相信
2.到底有沒有在聽別人講話然後回應,而不是只講自己想講的。
3.能不能讓人感到自己真的瞭解對方在講什麼
4.口條,場合,甚至身份及打扮很重要。
5.不要KY。



回到本文重點 XD
至於非正式溝通比方說聊天,最重要的大概是2,3,5這三點。


先講傾聽及回應。
聊天時真正有聽進去加上適度地嗯嗯啊啊其實就已經可以給70分,是的比及格還高一些。重點在於這個回應的部分。比方說適當地提出一些問題,可以讓對方知道你真的有在聽,而不是時常搶別人的話或是一直想講自己想講的話。不過即使如此在嗆聲文化中其實忽然冒出一句話也是個有趣的互動,重要的就是掌握這個時機罷了,這跟第五點比較有關 XD


再來是同理心的部分。
先說我沒有讀心術,我也相信地表上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所以同理心便是個很虛幻的名詞兒....這樣說也不對。同理心可以根據談話對象的身份、經驗、你對他的認識程度等等去推測。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這些談話背後代表的意義,如此溝通的對象就會有「被了解」的感覺,並能滿足內在的心理需求。以聊天而言,其實有時可以推敲出背後的意義,可能對方其實很難過或是只是想作梗給人吐槽,此時便可以給視情況予真心的關懷或絕妙的吐槽等等。


再來說說溝通的適當度(不要KY)。
其實這點應該蠻好理解的,就是在對的人事時地物講出適合的話。
不像前述的傾聽及回應是方法、同理心是內化的溝通態度,適當度是一個準則。根據程度不同,掌握這點基本上可以讓自己溝通的水平提升不少,主要是靠「觀察」情況及「選擇」該講的話。最基本的例子,大家都喜歡吃吃喝喝,但在朋友重感冒時提出要吃麻辣鍋或吃冰、喝酒便是個白目。而進階一點的適當溝通,例如觀察朋友需要安慰或需要給予中肯建議時,做出相對應的溝通等。
總之適當度是一個可以持續做為參考的準則。



說到這邊要跟大家講一下,其實那個論文是個人大學時的專題報告 "炸"




最後,其實也是比較近期的心得。當然也是之前做專題的時候沒想到的。
要怎樣的溝通才會引起別人的同理心,或是簡單一點,引起別人繼續聊下去的興趣呢?

個人發現有個重點是,情感的表達及涉入。


什麼意思呢?舉一些很簡單的例子馬上就懂了。
「晚上買了一罐枇杷膏。」
vs
「晚上買了一罐枇杷膏,好爽喔我超喜歡吃枇杷膏的!」
後者便是容易讓人問,「是喔你這麼喜歡吃枇杷膏喔?」


「主管交辦了我幾項工作,有開列清單,定期更新還有寄信給客戶。」
vs
「主管交辦了我幾項工作,做完才能下班所以大概會晚一點點,好煩喔。」
後者便是容易讓人問,「蛤那今天晚上聚餐你不能來了?」


「今天就在外面打打電動,晚上吃吃東西喝喝酒過了一天。」
vs
「今天就在外面打打電動,晚上吃吃東西喝喝酒過了一天。很久沒有跟朋友一起打電動還有聚餐喝酒了,還蠻開心的 XD」
後者便是容易讓人問,「真的喔我也喜歡打電動還有喝酒耶,你都跟誰一起? 有機會也可以一起玩啊 XD」



諸如此類的吧,簡單的說就是單純的敘述 vs 加入了自己的感受,這樣會讓聊天更容易進行下去,氣氛也不會冷掉而讓自己容易成為句點王。因為「敘述事情」加上「表達感受」,就是一種自身情報的傳遞,容易引起他人情感部分的共鳴,也能讓他人更瞭解自己。如果每次都聊些無關緊要的事,或是只「敘述」,那就很容易沒什麼好聊的。

總之常常覺得沒梗沒話題的人除了增加自己的聊天資料庫或反應能力以外,也許可以參考一下,會讓聊天情況好上許多 XD


當然以上都是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
天吶我好閒(?)


=
啊,補述一下!
最後提到的情感表達及涉入,如果是話題本身就很有梗的情況當然就沒那麼必要。例如「我家隔壁養的豬昨天飛起來了耶!」就不用硬是要說「我家隔壁養的豬昨天飛起來了耶!我好驚訝!」  XD

不過如果你說的是「我家隔壁養的豬昨天飛起來了耶,我好難過...」那也蠻有梗的...